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2章 给《当代》怎么样?,文豪1978,坐望敬亭,笔趣阁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直到嗡嗡嗡结束之后,文学界好不容易迎来了春天,意识流这个流派才得以在国内重见天日,刚刚过去的12月份,《外国文艺》上还发表了几篇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意识流。
不过经过前些年的压抑,意识流在国内文坛已经少人问津。
作为中文系学生,关于意识流在中国的发展和流传陶玉书烂熟于心,她之所以会想到这么多东西,就是因为林朝阳这次写的带有强烈的意识流色彩和技法。
陶玉书读过的意识流作品不多,对于这一类作品的判断经验也很有限。
但她知道,意识流创作最基本的技巧就是某个客观事物触发了书中人物的主观联想,释放出一连串意识流程,构成了人物的内心独白,林朝阳新写的这部就带有典型的此类特征。
陶玉书放下,问林朝阳:“你怎么想起写意识流来呢?”
林朝阳当然不能说意识流废话连篇,好骗稿费,他说道:“就是看了不少这一类,想要尝试一下。”
“我这部讲述的是一段充满希望和人情味的旅程,它发生在夏天。
阳光炙热、刺眼,强烈的光线下,故事不仅是温暖的,同时也带着一定的迷幻和童话色彩,我觉得意识流的写法很符合这种风格和氛围。”
陶玉书听着林朝阳的话,不由得点了点头,果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能感受到伱说的那种氛围。”
林朝阳笑着说道:“那就说明这部成功了。”
陶玉书高兴的不仅是的质量,更难得的是丈夫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部,她带着惊叹的语气说道:“这才半个多月,你这部都有二十万字了吧?”
这些天只要林朝阳写完一部分内容,她就会跟读,这已经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虽然今天写的结局部分她还没统计字数,但总体字数应该不会差多少的。
“字数多点更好嘛,可以多赚稿费了。”
陶玉书笑了起来,又说道:“不过这种,有一定的阅读门槛,要是发表之后恐怕反响不一定会那么好吧?”
“没关系,有稿费就可以了。”林朝阳毫不在意的说道。
翌日,林朝阳正寻思着把稿子给哪家刊物送过去,人文社的李曙光找到了图书馆。
之前人文社出版《小鞋子》单行本就是他负责,《燕京文艺》举办座谈会,他还去了。
林朝阳好奇李曙光今天来找他的原因,一问才知道,李曙光来是让他有时间去人文社重新签一份出版合同。
“什么合同?”林朝阳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